评估报废拆解企业的切割设备投资回报率(ROI),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
- 确定投资成本
- 设备采购成本:明确购买切割设备的实际支出,包括设备本身价格、运输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例如,一台等离子切割设备采购价为 10 万元,运输及安装调试费共 5000 元,那么设备采购总成本就是 10.5 万元。
- 配套设施成本:考虑为使切割设备正常运行而需投入的配套设施费用,如电力增容改造费用、通风除尘系统建设费用、设备基础建设费用等。若为满足切割设备功率要求,对企业电力系统进行增容改造花费 3 万元,建设通风除尘系统花费 2 万元,那么配套设施成本就是 5 万元。
- 培训成本:计算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培训课程费用、培训期间的人员误工成本等。假设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费用为 1 万元,培训期间操作人员误工成本为 5000 元,培训成本共计 1.5 万元。
- 其他成本:还需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易损件更换成本、耗材成本以及设备使用寿命内的资金占用成本等。如每年设备维护保养费用预计为 1 万元,易损件更换费用每年 5000 元,耗材(如切割气体、电极等)每年花费 2 万元,根据设备采购价格及企业资金成本计算出的每年资金占用成本为 5000 元,那么每年其他成本总计约为 4 万元。
- 计算收益增量
- 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的收益:对比使用新切割设备前后的生产效率变化,计算出因效率提升而增加的报废车辆拆解数量,再根据拆解车辆的单位利润,得出因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额。例如,使用新设备前每天拆解 10 辆报废车,使用后每天可拆解 15 辆,每辆报废车拆解后的净利润为 1000 元,那么每天因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增量为(15 - 10)×1000 = 5000 元,一年按 300 个工作日计算,年收益增量为 5000×300 = 150 万元。
- 提升切割质量带来的收益:由于切割质量提高,可能使回收的零部件质量更好,从而提高其销售价格,或者减少因切割质量问题导致的零部件报废损失。假设某零部件因切割质量提升,销售价格从每个 100 元提高到 120 元,每月该零部件产量为 1000 个,那么每月因切割质量提升带来的收益增量为(120 - 100)×1000 = 20000 元,一年收益增量为 20000×12 = 24 万元。
- 节约的人工成本:新切割设备可能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从而节约了人工成本。若使用新设备后,可减少 5 名操作人员,每人每年工资及福利费用为 5 万元,那么每年节约的人工成本为 5×5 = 25 万元。
- 确定设备使用寿命
- 参考设备制造商建议:通常设备制造商会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资料中给出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某激光切割设备制造商声称其设备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 10 年。
- 结合行业经验:向同行业企业了解类似切割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情况,综合多方面信息来更准确地评估设备在本企业的可能使用寿命。如果行业内普遍反映该类型设备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在 8 - 10 年,结合企业自身的使用环境和维护水平,可将设备使用寿命预估为 8 年。
- 计算投资回报率
- 静态投资回报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为:静态投资回报率 = (年收益增量 - 年其他成本)÷ 总投资成本 ×100%。以前述例子计算,总投资成本 = 10.5 + 5 + 1.5 = 17 万元,年收益增量 = 150 + 24 + 25 = 199 万元,年其他成本为 4 万元,则静态投资回报率 = (199 - 4)÷17×100%≈1147.06%。
- 动态投资回报率: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将未来各年的收益增量和成本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时点,再计算投资回报率。假设折现率为 10%,设备使用寿命为 8 年,使用净现值(NPV)公式计算:NPV=∑t=18(1+r)tRt−Ct−I,其中Rt为第t年的收益增量,Ct为第t年的成本,r为折现率,I为初始投资。通过计算得到 NPV 值后,再使用内部收益率(IRR)函数计算出动态投资回报率。具体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可借助专业的财务软件或计算器进行。假设经计算得到动态投资回报率为 35%,这意味着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该切割设备投资在未来 8 年内每年能为企业带来 35% 的回报率。
在评估投资回报率时,还应考虑市场变化、政策法规调整等因素对报废拆解企业收益的潜在影响,以使评估结果更具可靠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