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报废车拆解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系…
在当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报废车拆解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系列新规的出台,宛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重塑着整个产业格局。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报废车辆数量也水涨船高。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 ,为报废车拆解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关机构预测,2024年汽车回收将超过700万辆,回收拆解产业迈向千亿级市场规模。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至5月,报废汽车回收220万辆,同比增长19.4%,其中 5 月份同比增长 55.6%。近年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报废车拆解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3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已经增加到1400多家,比2021年增加了500余家 ,而到目前,我国认证报废车回收企业已超1600家,较2019年增长两倍多,国内合规拆解产能也已超过1600万辆。
然而,看似繁荣的背后,行业却存在诸多痛点。从产能与实际回收量来看,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36亿辆,按照国际上汽车报废率4% - 6%计算,2023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应在1700辆左右。但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通过正规途径报废的汽车数量仅为458.9万辆,报废率为1.36%。并且,我国报废车大体四个流向:一是正规拆解厂报废(约35%-38%);二是一线城市车况好的经过多种方式流转到边远地区(占15% 左右);三是社会沉寂,僵尸车、留下自用等(约10%);第四,大约 33% 以上报废车进入了非法拆解点。商务部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已超过1600家,这意味着平均每家企业年回收报废车不足3000辆。而201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2019)提出,单个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最低年拆解量应达到5000辆,大量汽车拆解企业显然无法达到,也因此导致不少企业面临开工难的问题。
技术水平方面,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行业高度分散,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仍依赖传统手工拆解,效率低且污染重。并且,非法拆解现象屡禁不止,目前市场上有 70%左右都是“黑拆”,严重冲击正规拆解企业。正规拆解企业面临非法拆解企业和同行的双重竞争压力,加之产能过快集中释放与报废车辆总量增长不匹配,导致收车难、利润低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新规的出台可谓及时雨。以汽车以旧换新系列政策为例,从多个维度对产业回收拆解环节进行引导与规范。在上游,致力于完善回收网络,引导企业提升回收服务水平,让报废车回收渠道更加畅通。中游层面,一方面推动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使低效产能逐步退出,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提高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水平,向下游钢材、有色金属、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拓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在规范报废车回收拆解经营方面,明确个人消费者申请补贴所需材料需由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开具,这一规定有力打击了非法拆解行为,保障了正规企业的权益。
新规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动化、智能化拆解设备和绿色拆解技术的应用将愈发广泛,这不仅能提高拆解效率,还能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产业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小型、低效、不合规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头部优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合规经营的优势,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协同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报废车拆解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信息的透明化。比如与钢铁企业合作实现废钢再利用,与再制造企业合作修复或再制造可利用零部件等 。
从长远来看,报废车拆解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监管的不断加强,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也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而持续增长。但企业也需清醒认识到,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要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适应新规下的市场环境。
一直在寻找安装简单、智能控制的机动车报废拆解解决方案?
可拨打电话或在线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您的需求
2025.08.28
在汽车回收与资源再生行业,如何处理废弃汽车壳体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和运营痛点。传统的切割、拆解方式不仅效率低下,…
2025.08.29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报废机动车拆解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据商务部预测,2025年国内报废车拆解市场规…
2025.08.28
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规范、生产过程把控、企业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介…